研究成果
承接各类课题近50项,完成政府内参呈报批示率超80%
王以晨、李若琪:国内外电影展会举办策略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启示
发布时间: 2023-04-07 16:10:38 作者:王以晨, 产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专员;李若琪, 产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专员 字体:【 分享到: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在合作区大力发展文旅会展商贸产业,支持粤澳两地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平台。电影展会作为城市策展中艺术性与商业性并存的展会运作系统,对打造高品质城市形象,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合作区文旅电影产业的发展水平,探索推动琴澳电影展会“一展两地”的策展方式,加快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新产业,拓展粤澳电影市场协同共进,现总结国内外优秀电影展会经验如下:


一、国内外优秀电影展会举办策略与经验


(一)香港:“香港+大湾区”跨区办展


2021-2022年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在大湾区内的广州、深圳、佛山三地联动举办。香港国际电影节两地乃至三地联合办展的模式将原来单个较小的放映体量聚合成为更为庞大的策展模块,利用联合放映地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宽品牌维度,形成“强强联合”的品牌效应。同时,在大湾区多地举行的电影展映中,不乏得益于依托香港国际电影展竞赛单元严格的审查制度和完善的选片机制而逐渐成熟的跨区展会。这也是香港电影节在保证跨区展映周影片整体质量的同时,形成独具品牌效应的策展表达的原因所在。


(二)东京:“政府+市场”多元合作


东京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是以“国际化”包装日本本土电影,带动繁荣本土电影市场为宗旨的A类竞赛型国际电影节。目前,东京国际电影节已形成政府和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在办展层面共同合作与投入的局面。其中,日本政府在筹集电影展会经费、协调策展各方关系上发挥较为重要的主导作用;社会组织等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则更多参与到“东京—中国电影周”等影展其他版块的资金筹集中。东京国际电影节正是依托办展主体的多元化和撬动影展资金来源的多重性两个层面,才在影展举办的灵活性与可持续性上持续发力,形成了亚洲地区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国家性电影展会。


(三)柏林:“政治+艺术”双线并行


柏林电影节以政治色彩浓厚著称,特别鼓励电影进行社会议题探讨,其政治性贯穿柏林电影节声望体系的建立全过程。柏林电影节在选择坚持自身政治特性的同时,亦通过设置“奇遇”等非主竞赛单元表达柏林电影节对电影艺术性的追求,共同打造新的差异化声望体系策略。柏林电影节通过“政治+艺术”的双重定位,在强调自身鲜明的政治特性的同时,又着眼于发掘政治性以外的更多艺术性可能,将更多类型的电影纳入影展评审范围,拓宽了影展的目标定位和评审格局,丰富了影展的文化内涵。以此,为相互支撑又具有竞合关系的电影产业系统带来了创新性的策展思路和传播渠道。


二、对合作区的启示与建议


(一)联合澳门共同举办,采取“一会展两地”的办展模式


参照香港国际电影节与大湾区内城市联动举办展映周的经验做法,充分借助合作区“近水楼台先得月”临近澳门自由港的地理优势,联合澳门采取“一会展两地”的形式举办影展活动。加强“一会展两地”的相关措施保障,落实琴澳两地影展出入境的便利政策,整合琴澳两地电影展会资源,形成澳门国际电影展品牌效应+合作区会展活动广阔空间“1+1>2”的叠加效应。采取整合营销的手段,共同擦亮“一个招牌”,扩大琴澳两地电影展会的品牌宣传力度。


(二)引入多元化办展主体,探索“一展多主体”的筹资方式


学习东京国际电影节在办展主体的多元化路径,合理设置电影展会竞赛单元及相关活动的组织结构,加强影展主办方对影展主体活动,尤其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质量控制及统筹安排。同时,充分发挥澳门社团文化的优势,吸收有能力、有经验、有水平的市场主体参与举办除主竞赛单元之外的其他竞赛单元或相关活动。通过采取多元主体的办展模式,推动办展资金筹集方式的多元化,拓宽电影展会资金渠道来源,减轻影展主办方的资金筹集压力,促进琴澳两地电影展会健康发展。


(三)利用好合作区与澳门相对优势,确立“一展双定位”的影展定位


借鉴柏林电影节“双线并行”模式,采取电影展会“商业+艺术”双重定位,整合澳门与合作区优势资源,形成“强强联合”的叠加效应。充分利用澳门国际化都市的商业资源,将商业性的电影交易市场设置在澳门举办;利用合作区汇聚澳门、珠海高校资源的优势,将艺术性强、非盈利性为主的电影论坛、影人沙龙、影视交流等活动设置在合作区举办。通过“一展双定位”的办展模式,进一步丰富电影展会内容呈现方式,促进电影展会与电影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