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电子围网)账户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合作区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中关于“电子围网”落地要求的关键一步。本次《细则》明确了资金“电子围网”的试点资格、验收要求和具体展业规范等规则,是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的“软件配套”,也将为合作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动金融市场高度开放提供新的有利抓手。
一、合作区“电子围网”相关政策梳理
根据《细则》定义,多功能自由贸易(电子围网)账户(以下简称“EF账户”)是指金融机构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电子围网”分账核算业务的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而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电子围网)分账核算业务,则是指合作区金融机构在现有自由贸易(FT)账户体系内,通过分设账户标识为符合条件的区内机构、境外机构、境外个人提供跨境资金结算及投融资汇兑等相关业务。
早在2021年9月,合作区成立之初,《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已明确提出“构建电子围网系统,推动合作区金融市场率先高度开放”,今年2月在合作区“金融30条”中也提到“在合作区建立资金‘电子围网’,探索跨境资金自由流动途径”,但直至本月《细则》的出台,合作区电子围网系统的构建才算从规划层面真正迈向落地实施阶段。
二、EF账户给合作区带来的机遇
本次《细则》主要内容涉及EF账户的定义和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原则、各类市场主体开立EF账户的条件、EF账户的业务规则、金融机构开展EF账户业务的试点资格、验收要求和具体展业规范,以及EF账户业务监管工作和风险管理安排等五个方面,其虽然在现有自由贸易(FT)账户体系内,但相对于FT账户更为便利与开放。
一是合作区内资金运行成本将大幅降低。EF账户有明显的离岸账户特征,可同时容纳人民币和外币,将吸引更多低成本境外资金加入到合作区建设中。相对于FT账户,EF账户完全取消了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外债等跨境资金流动业务时,需要通过银行向外汇管理局提交证明材料,进行用途确认、额度审批等程序,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将有效提升合作区内企业经营效率。
二是合作区内进出口贸易将加快发展。根据《细则》,EF账户“跨一线”资金自由划转,“跨二线”资金划转视同跨境交易管理。在“跨一线”下,相对于FT账户,EF账户对企业无跨境资金流动限额,其资金从境外进入合作区的用途实施事后监管。这将进一步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形成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的有利环境。
三是琴澳民生融合将取得新突破。EF账户中新设境外个人(EFF)、同业机构(EFU)账户分类,即港澳个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境外金融机构或其他具备分账核算条件的境内金融机构等均可开设EF账户,这是FT账户不具备的业务功能。EF账户下一步将为在合作区的澳门居民提供薪酬汇划、保险、缴纳水电费等服务,真正将合作区打造成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
三、EF账户给合作区带来的挑战
合作区资金“电子围网”的落地是我国金融逐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一环。EF账户在给合作区金融蓬勃发展带来了新动力的同时,也给合作区在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监管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银行角度看,一要加快技术升级。由于个人与金融机构账户在原FT账户中并未设置,做好相关应用场景前期研究与规划,加快系统二期建设升级是资金“电子围网”政策能切实落地的前提。二要加强风险控制。随着资金“电子围网”的落地,反洗钱监管压力将大大增加。要更加重视反洗钱关键岗位的专业人员配置,以及针对跨境机构、客户、产品的洗钱风险评估工作。
从政策角度看,由于合作区机构“跨二线”同名账户资金划转实行额度管理允许有限“渗透”,非同名资金划转仅限于海关视同进出口管理的货物贸易资金结算,EF账户对促进合作区内企业“内循环”发展的作用较为有限。要真正发挥好“电子围网”作用,合作区下一步应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打通在岸账户和离岸账户(EF账户),安全有序地推进金融市场和金融产业开放,在跨境资金的自由便利方面持续性开展制度创新工作。
作者介绍
黄挚欢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发展研究院
产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副所长
滕亚霖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发展研究院
产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研究专员